close
前言:
前言這段應該就會落落長,因為想法是慢慢冒出來的



從民國68年,在國際學舍(大安公園信義路新生南路口現址)書展,
買了生平第一張黑膠:王夢麟 的 ”母親!我愛您” 專輯開始
愛上聽音樂,愛上買唱片,好像隨時都要有音樂才能活,甚至曾考慮以音樂為工作
(當然想想自己沒什麼天分,不要冒險搞得沒飯吃,所以僅止於想想)






唱片越買越多,但黑膠的市場被科技進步給淘汰了,後來就變成了CD為音樂儲存的硬體
當然,我還是繼續買,到底要買到什麼時候?






買到成家了,必須節省點,要把錢留著給小孩買奶粉尿布
買到家裡沒地方堆,唱片CD被塞在牆角,暗無天日
買到MP3等下載音樂方式的流行,花錢買音樂的人好像變成了傻瓜

以上,是前言A段,說明那麼多東西的由來
接著,前言B段,是說這次要把音樂轉到電腦的原因




一切複雜的工程起因,都要怪蘋果嗎? XD
2011/11月蘋果搞了一代Nano召回計畫(照片是四代,小舅子送的)
這剛好是我唯一買的蘋果產品
現在平常在家都是上網或看電視,沒有fu去聽音樂(明明家裡最多的軟體就是音樂)
只有開車時或外出帶著mp3型隨身聽才會聽音樂

當初買Nano 一代機 就是為了車上放音樂用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gtrjohnson/2658702
因為原車音響只有四片CD,如果要加裝十片換片箱要價約四五萬,非常的 敲盤子
所以選擇了 Nano 加上原廠配合開發轉接套件,全部花費約一萬七左右



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media/set/?set=a.420126769340.199999.735534340&type=3
送回原廠召回期間,貴人以螢幕故障(車上使用不需螢幕)的同型機提供替代使用
等在等待的過程中,傳來原廠要以8GB六代機替換一代機,音樂容量等於至少加倍
想到自己 iTunes 裡面的歌不多,會塞不滿






於是興起了念頭,把愛聽的CD放到電腦中,這樣可以提供給 Nano等蘋果設備使用
沒想到,發現四代以後Nano 因為充電規格改變,不能接在車上長期使用
好友得知,友情無價的贊助了一台 30GB 的 iPod Photo
一試之下,是舊規格可以接車上音響
問題是,容量那麼大,要塞進多少音樂?




X的,一不做二不休(現在已經是三不休了),老子跟你拼了 XD
把七八百張的CD,都給它輸入電腦硬碟化,就不信30GB塞不滿
花了好一陣子功夫,全部輸入完了,刪除相同內容重複的歌曲,
真的破萬首歌,佔用超過75GB硬碟空間




本來以為沒事了
令人震驚不捨的鳳姐過世消息,一堆新聞勾起了對於黑膠唱片的回憶
想起家裡的上千張黑膠,裡面的喜歡的寶貝音樂遠比CD多
想說CD既然已經全部 iTunes化,
來研究看看塵封了二十幾年的黑膠唱片是不是也能比照辦理

前言到此,終於要進入正題了




上網研究一下發現,現在有USB接頭可以直接接電腦的黑膠唱盤了

不知道怎麼回事,現在心頭有事情沒處理的話,躺在床上就是睡不著
半夜一直在找這產品,看到台灣有人在賣這類產品,市場有好幾款但我孤陋寡聞都沒聽過牌子,
無意中看到日本鐵三角公司網頁也有這產品,就決定要它了,因為以前用過這牌有感情 XD
以前學生時代買的唱盤,最便宜大概是國產的Darling,其次就是鐵三角的基本款
後來出社會才買了一台著名的 Technics SL-1200 MKII 那種DJ專用款

最後決定就是它了
http://www.audio-technica.co.jp/products/cartridge/at-pl300usb.html
多個USB功能,定價就多了一倍

不然傳統黑膠唱盤只要半價說
http://www.audio-technica.co.jp/products/cartridge/at-pl300.html

剛好在日本的老妹要回來,就托她網拍買便宜的
3/5決定,3/10已經到手上,好像是搭專機來的貨 XD




唱盤盤面上:右下角是LP/EP的切換
正面面版左下按鈕是:33/45轉數的切換
正面面版右下角往左依序為:
唱臂唱針的抬高與放下
STOP(唱臂歸回原位)
START(唱盤啟動,唱臂移到第一首歌開始的位置)




唱盤背面左邊是Phono跟Line的切換
RCA接頭接音響擴大機時,要切在Phono。
它也附了RCA轉耳機孔的接線,目前播放黑膠時,我帶耳機用它來監聽播放進度

中間白白的,是USB連接電腦用




安裝蠻簡單的,只要把另外搭配的鐵盤從中心孔放下去
然後開孔對準左上角,有根金色的轉軸在盤底下
把鐵盤下的皮帶拉開一點,繞過金色轉軸,這樣唱盤就可以被皮帶轉動了

鐵盤上,另外還有一片橡皮墊,套上就安裝好了




本來以為日本人,文件都會很詳細附上各種語言版本,所以我才放心直接跟日本買
但這次,我錯了!!!
說明書,只有日文,包括軟體光碟也是日文,害我吃了不少苦頭,完全不識講

這款算陽春型唱盤,不能換唱臂,也不能換唱頭,只能換唱針
當然唱針是固定款式,於是我多買了一隻唱針備用




清潔工程要開始之前,還要去準備些材料

唱片的內套:把唱片洗完澡,像是內衣褲,髒了要換
唱片的外套:蒙塵許久的唱片,外表加上一層保護

0號畫筆:用短短的毛,作為清潔唱針用
如果唱片溝槽太髒,放完一些歌之後,唱針上會卡塵埃毛屑的
畢竟用水清洗唱片,只是清除唱片表面大的污垢,唱片溝槽內很難清乾淨,不能太理想化

兩小一大唱片刷:網路上看到很多唱片刷,都接近千元,找到這個賣家,小的五十,大的一百
是全新的,可是從包裝陳舊來看,大概也已經二十年歷史的存貨了
好在這不是食品,比較不用在意保存期限,且單價便宜,
我就多買一個當備品,一個拿來當水洗唱片時用,一個播放前抹去唱片上灰塵




唱盤所附的光碟軟體,是名牌貨, CakeWalk 的 Audio Creator LE 錄音程式
但是不懂日文的我,完全不知道畫面在說什麼,盲目安裝,如畫面所示
本來以為要的授權碼,是光碟手冊後面那序號,後來才知道不是

曾經打電話給台灣鐵三角公司求救,雖然台灣沒賣這唱盤,
但服務人員的態度,我要說很讚
他願意幫我去問日本怎麼用這些東西

我自己在米國官網找到英文升級版,用了英文版才知道
原來要上官網註冊,然後授權碼會EMAIL到信箱,填入畫面那個欄位

但問題還是沒搞定,
一開始我以為用USB,黑膠唱盤會被電腦視為一個Driver G: H:等,但一直沒看到
原來錄音程式不是這樣用的,設定麥克風指往黑膠唱盤就好




洗唱片囉,盡量不要洗到中間標籤,以免褪色變醜
感覺像是替小BABY洗澡,左手要托著頸部 XD




洗完唱片,應該是讓唱片站立牆腳讓它陰乾
但我這懶人,等不了那麼久,家裡有吸水性不錯的滾筒型餐巾紙,拿來吸水

一次洗三張唱片,用四張餐巾紙(跟唱片大小剛好差不多,可惜是方形的)
像是做火腿蛋三明治一樣,把唱片夾在中間吸水
這樣在錄先前洗好的唱片時,這邊唱片會慢慢的乾,
且這餐巾紙自己也會慢慢乾掉,可以再重複使用,不浪費
寫文此時,這四張已經用來吸水了二十張唱片,還可以用,且不太會有靜電或棉絮之類的雜物




唱片洗好也弄乾之後,可以開始播放與錄音
但是我太笨,Audio Creator不會調小麥克風音量,錄起來聲音都大到爆裂了
現在這程式,只有拿來做整張專輯的標籤說明

好在,好心的台灣鐵三角客服人員,有幫我問日本總公司,
總公司推薦說另一個免費的錄音軟體Audacity也可以用




安裝好Audacity,摸索了一下用法,麥克風音量也要調整到很小(如畫面右上方)就可以錄了




目前作法是:
一次把唱片一面錄完,然後從頭一首歌的音軌,把頭跟尾MARK起來
然後把MARK起來的部分輸出成 mp3 檔案,把歌名當檔名






因為挑選清洗跟錄音的唱片,並沒有照字母原先擺放順序
為了怕以後搞不清楚有沒有處理過,所以在處理過的唱片左上角側標貼了小白標籤以供日後辨別

不過,有點傷感的是
因為這工程目的是為了把這些黑膠內容轉成電腦檔案

所以這些黑膠,下次要再播放它們的機會,還有多少?
唉,人懶無藥醫




PS:

因為最後是要用 iTunes 管理音樂的資料庫
所以想一想就直接轉成 AAC檔格式,不要先變成 mp3,才轉AAC,這樣多手續麻煩,還多失真

但是要把音軌直接存檔成AAC檔的m4a副檔名格式
Audacity的喜好設定裡面,需要在 ffmpeg這個設定,指定 avformat-52.dll 這個檔的路徑
這個需要去網路搜尋下載

特別記錄下來,供日後萬一需要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trjohn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